肿瘤

肿瘤≠绝症,来DIGIX TALK看纳米医学如何靶向击退 

来源:肿瘤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6

关于肿瘤,你了解多少?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与强负荷的工作环境让不少人对常规体检都望而却步,对于肿瘤,大部分人更是避而不谈,或是谈“瘤”色变。难道恶性肿瘤真的那么可怕吗?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攻克又有哪些进展?11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学院教授、中国抗癌协会CTC技术专家委员会副组长胡志远在DIGIX TALK上带来了演讲《带你看纳米科技的星辰大海》,分享了纳米医学科技的星辰大海。

众所周知,肿瘤的发现时间是患者未来病情发展的关键,演讲中,胡志远为大家展示了肿瘤的发展曲线图。“在这条曲线前面非常平缓的位置,我们称它为潜伏期,也就是肿瘤初期在身体里隐藏但没有任何迹象的时候,如果在这时发现肿瘤,治愈率高达90%以上;而当肿瘤突然露出狰狞面目时就是中晚期,也是肿瘤的转折点,肿瘤自此开始恶化,此时治愈率仅剩不到15%。“

不少人认为,人类患癌症的概率还是很低的,非医疗从业者并没有必要关注肿瘤,更没有必要关注医治肿瘤的最新科技。在演讲中,胡志远打破了这种想法:“2018年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每6秒钟就有一个人发现是恶性肿瘤,其中大部分发现后就到了中晚期,一年下来就是429万例;另一方面,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接近八十岁,但人在八十岁到九十岁时候,患癌症的概率是30%,相当于每三个人中可能就会有一个人患恶性肿瘤。“

当肿瘤离我们如此之近时,如何才能将患肿瘤的风险降到最低呢?演讲中,胡志远分享了一个他曾遇到的病例。“照片中是一个肺部的CT片子,十字叉的左上角是一个小结节,这位患者是一位北京的医生,也是一位年轻妈妈,这个片子是她在年度体检时拍的。“

一般情况下,即使是最灵敏的PET CT也很难确定如此之小的结节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的,所以只能等待三个月再次拍片看看是否有进展,但胡志远团队通过抽血的方式,做了“肿瘤捕手菲杰宁“检测,判断该结节可能为恶性并建议切除。“患者听了我们的建议去做了切除的小手术,几天就出院了,后来得到病理结果一看,切除的的确是一颗非常早期的恶性肺部腺癌。”

CTC(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为什么被称作“肿瘤捕手”?胡志远做了形象的比喻,“肿瘤捕手”就是用纳米的科技来“钓鱼”。“如果血液是一条河流,河流里有非常多的健康细胞,我们就用纳米的鱼钩跟鱼饵,来钓肿瘤这条坏鱼。”胡志远表示,第一步需要用“鱼饵”也就是纳米的多肽,来识别肿瘤细胞;第二步,是把多肽组装在一起,叫纳米自组装,它的结构像海葵一样,一旦碰到肿瘤细胞就会像吸盘一样将其牢牢地吸住;第三步,用纳米磁株捕获肿瘤细胞,相当于在血液中加入强磁场,吸住肿瘤细胞,其他健康细胞还可以正常流走。

胡志远表示,肿瘤捕手技术灵敏度高、适用癌种广泛且无需开刀。而深度分子检测的能力,也让我们通过抽血就可以预测靶向药物的疗效,这完整填补了现在医学的空白,同时这项技术已经进入市场,为更多人预防恶性肿瘤。

对于这项技术的应用,胡志远分享到,“这项技术应用场景共三种,一是用于健康人群体检可以提早筛查恶性肿瘤;第二,它可以为肿瘤患者提供疗效评估和预后监测、复发转移监测等服务;第三,它可以为药企和医院提供用药指导和药物伴随诊断。”

“我们实验室一直在研究纳米材料,现在只需你的一滴血,就可以比之前提早五到十年预测一个人是否会患上老年痴呆,便可以提前预防。“纳米可以创造崭新的材料与技术,也同时改变着以前我们对绝症的看法。胡志远认为,有了科学的方法可以预防疾病、管理健康,大家就无需再惧怕疾病。想了解更多纳米医学的知识,不妨移步华为视频或滔客说APP观看完整视频,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关于DIGIX TALK

DIGIX TALK作为华为终端云服务拥抱新知和多元观点的分享平台,为探索更多美好发声,广邀各行各业对美好有见解、有主张的嘉宾进行话题演讲,与观众一同探索科技之美、人文之美,生活之美。

上一篇:肿瘤临床医学中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