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新快报讯 肺癌当前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癌症榜首的 " 头号杀手 ",我国每年有 76 万的肺癌新发病例!4 月 17 日,正值 " 第 27 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 之际,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林冬梅教授两位大咖一同探讨了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的现状和最新进展,旨在推动 NSCLC 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助力实现对肺癌的有效防控。
20 年来肺癌治疗经历了 3 个发展阶段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理念的更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策略得到了不断优化。" 近二十年,肺癌治疗经历了 3 个发展阶段。" 吴一龙教授称,第一阶段是 1999 年 -2000 年开始的化疗的应用,那时候知道了化疗可以提高晚期肺癌病人的生存率,那时的化疗效果还不太好,一半病人的中位生存只有 4-5 个月。第二阶段是 2002 年 -2004 年靶向治疗的发现,我们第一次知道肺癌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找到并针对某个基因突变来治疗,开启了中国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之幕。接着,科学家们发现了 EGFR、ALK、ROS1、RET 等突变,让患者生存率比化疗时代翻一倍,晚期病人中位生存达到两年以上。第三阶段是 2005 年 -2008 年出现的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药物以全身副反应小,作用精准、效果优越的特点,开创了肺癌精准治疗的新纪元,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更长的生存时间。" 肺癌的靶向治疗可以说是肿瘤治疗的典范,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它的靶向驱动基因及相关的靶向治疗研发在国内是所有实体瘤中首屈一指的。" 林冬梅教授表示。
靶向治疗在我国已实现 4 个靶点的药物可及
" 近年来,我们不断推进肺癌的基因检测、肺癌治疗规范化,使临床大夫对于基因精准检测及靶向检测的知晓率超过 90%,临床大夫会有意识地选择或有针对性地选择需要做基因检测的病人,以及需要检测的基因。" 她还称,我国的基因检测率方面比不上发达国家,但近几年有提升,平均检测率达 50%-60%,大医院、大中心的检测率更是在 90% 以上。
据介绍,全世界已经有 8 个肺癌靶点基因有药可用,中国已实现 4 个靶点的药物可及,而医学界关注的肺癌基因已经接近 100 个。以往,病人常规一线推荐 EGFR、ALK、ROS1 这 3 个基因的检测,RET 是第四个有对应药物的突变基因。
RET 融合是新近发现的肺癌驱动基因,1%-2% 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携带 RET 融合。在中国,每年新发 RET 阳性肺癌患者约 1.1 万人。
RET 突变的患者拥有其他致癌性驱动基因的可能性低,被确诊时大多已处于疾病晚期,给治疗带来极大挑战。在近日发表的《2021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病理检测临床实践指南》中,RET 检测被作为Ⅰ类推荐用于识别 RET 融合 NSCLC 患者,以让患者第一时间做到相关检测、用上合适药物,让患者更早受益。
新药让新靶点 RET 融合病人有药可用
今年 3 月 24 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通过优先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普吉华(普拉替尼胶囊)作为国家一类创新药上市申请,用于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转染重排(RET)基因融合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这是中国第一个选择性 RET 抑制剂的获批上市。
" 目前,大概 50%-60% 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已能按突变基因精准分类,例如,EGFR 突变型肺癌可以用 EGFR 抑制剂来治疗,RET 融合型肺癌可以用 RET 抑制剂治疗。" 吴一龙教授称。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上一篇:肿瘤患者“人财两空”源于医生牟利?用彻查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