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关注肿瘤心理:身心同治,才能获得理想疗效! 

来源:肿瘤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22

??癌症是一个令人谈之色变的东西,但是对有些人来说,又不得不去面对。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1929万例,其中我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

图片

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100个癌症患者中,中国人便占了21个,每分钟就有8人被确诊为癌症。如此庞大的患者及其亲属队伍,当经历或短暂或漫长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对他们来说不啻于一场浩劫,其历程往往让其身心都不堪重负。

过去,无论医生还是患者本人,可能过度关注身体状况,而忽略了心理问题。据有关研究,癌症患者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比率高达60~80%以上,甚至有资料认为所有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

图片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心理咨询等干预,是作为癌症治疗一个不可或缺的组分,是癌症治疗小组中重要的一员。虽然国内这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很多医院已经在逐步开展。

一、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心理干预?

癌症患者中,最常见的需要心理干预的问题是急性应激反应或适应障碍,即获知癌症诊断后短期或长期的混乱状态。

短期可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意识不清、注意受限、坐立不安等,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长期可表现为焦虑、抑郁,反复思考某些事情、睡眠障碍、回避社交或公共场合,或存在难以解释的躯体不适,如疼痛、恶心和乏力。

此外,肿瘤患者中婚姻和家庭、经济和职业等社会问题也会和精神心理问题交互影响。如果程度超出患者和家庭的应对能力,并影响到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社交关系等,那么就需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

二、癌症患者不同阶段的情绪反应?

1、休克(恐惧期):当病人突然得知自己患肿瘤后,心理受到极大的冲击,反应强烈,一时不能接受,可表现为胸闷、心慌、眩晕、紧张、不知所措,一下子就蒙了,甚至木僵状态。

2、否认(怀疑期):当病人从剧烈的情绪震荡中冷静下来后,便开始怀疑诊断的正确性,并在潜意识中运用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减轻内心的痛苦与紧张。所谓“病急乱投医”,病人怀着希望四处就医,期望得到否定癌症的诊断。

3、愤怒(沮丧期):当肿瘤再次确诊后,病人表现为愤怒、易激惹、坐立不安、发脾气,甚至攻击行为。有些病人表现为沮丧、悲观、抑郁等情绪,甚至感到绝望,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倾向或行为。

4、接受(适应期):病人最终不得不接受患癌的事实并开始接受治疗,情绪逐渐平稳,但大多数病人难以恢复到病前的心理状态,常陷入到情绪低落、欲哭无泪、灰心丧气的状态。

三、癌症患者和家属如何心理自救?

图片

01积极面对疾病

乐观积极的心态本身就是一种良药,可以激发机体的活力,能促进心理神经免疫系统发挥杀灭肿瘤的作用。人最大的恐惧是对于未知的恐惧,在疾病的初始阶段,患者自己或者家属需要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意见,有条件者可寻求MDT多学科联合会诊,对病情做出准确细致的判断,并针对个体拟定最为合适的诊疗方案,充分了解疾病诊断的整个阶段,治疗相关的副作用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预案。在漫长的诊疗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计划才能避免慌乱,也才能掌握主动权。

02寻求精神支持

更多的时候,癌症更像是一个人生的急刹车,让你停下奔驰的速度,停下来,慢下来,重新感受和思考生活的意义。停下来,感受阳光底下那些平凡琐碎的美好,才会发现原来天是那么蓝,云是那么淡,窗边的小花那么美,楼下的街道那么热闹,往日忽略的那些日常的温暖里蕴藏着生活的意义。

慢下来,可以重拾从前那些因为忙碌而放弃的爱好或培养出新的兴趣爱好,如种花、养鸟、书法、美工等,愉悦放松身心;或发展出新的信念或信仰,让自己投入更大的事业或更高的力量。

03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类的命运都是相通的,苦难的境遇,更有直面苦难的勇气,彼此感同身受,风雨中更需要守望相助、互相温暖。

多与信任的人聊天、沟通等,良好的人际支持能极大缓解肿瘤患者的孤独感、焦虑等负面情绪,减轻思想负担。积极参加抗癌俱乐部等集体活动,和病友间相互交流抗癌经验,消除孤独感,也能有效的增加患者的信心;如果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和帮助他人,也能进一步提高自我价值感,有助于延长生命。

上一篇:早诊早治让农村百姓远离“肿瘤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