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肺癌,无数人听说过,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第一癌症”。更可怕的是,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
北美时间8月12日,《癌细胞》正式发表ARTEMIS-CTONG1509研究。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团队透露,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可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晚期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帮助他们降低恶化风险45%。外显子21 L858R点突变患者和脑转移患者是最重要的受益者。
这项研究创造了一种结合抗肿瘤细胞和抗血管生成的“双靶点命中”模型。靶向药物不再是“单打独斗”。堪称治疗晚期肺癌的新途径。新模式有望激发更多肺癌的治疗聚焦“肿瘤细胞+微环境”。
文字、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通讯员郝丽、张兰溪、金婷
靶向药物的有效治疗期短? “双标”将突围
近年来,肺癌变得不那么可怕了。关键在于发现隐藏的致癌驱动基因和靶向靶向药物治疗。最著名的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及其靶向药物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吴一龙教授指出,EGFR突变在国际上被称为“上帝赐予东方人的礼物”。它是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中最常见的靶向驱动基因突变。为22%,但亚洲患者的发病率高达35%~50%。目前有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EGFR-TKI靶向药物。在晚期治疗中,靶向药物将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延长至 3 年以上。此前,未经治疗的患者生存期仅为4~5个月,而化疗仅延长至8~10个月。
有药可用,能不能松口气?吴一龙的团队更加关注靶向药物。大多数患者仍会因耐药性而恶化和进展。部分患者疗效不佳或有效治疗期短。例如,研究对照组患者的靶向治疗仅在几个月内发生了 11.2 疾病进展。
“有突变靶点,一线治疗是靶向药物的首选,这是治疗晚期肺癌十余年的共识。”吴一龙教授说,但这样一个基本确定的治疗策略还需要优化,才能让患者活得更好。更长更好。团队于2015年设计并启动了ARTEMIS-CTONG1509研究,针对靶向药物有效治疗期短的困境。
也有突变。有的人疗效好,有的人疗效差或在短时间内产生耐药性。研究可以突破哪里?
"截至目前,主要指南中的EGFR-TKI靶向治疗仍作为单一药物使用。"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副所长周青教授表示,要优化,不能靠增加原药来突破单药。药物模式势在必行,那么联合治疗方向在哪里?研究确定抗肿瘤联合抗血管生成,探索“双靶点”,即贝伐单抗联合厄洛替尼治疗。
厄洛替尼是一种口服抗肿瘤药物,可直接可逆地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用于治疗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 10-14 个月;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nti-VEGF)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G1 (IgG1) 抗体,其靶点是 VEGF 信号通路。 “前者针对肿瘤细胞,后者针对微环境。”吴一龙教授科普解释,抗血管生成,正如人们所说的“滋养肿瘤,饿死肿瘤细胞”。
事实证明,英雄们也看到了同样的事情。同期,日本也设计并启动了几乎相同的III期临床试验。
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延长一半
本研究由省医吴义龙教授团队牵头,在全国14个中心开展的III期临床研究。超过 300 名未经治疗的晚期 EGFR 突变患者入组。
课题组设立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组和厄洛替尼单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种策略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显着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长达17.9个月,而厄洛替尼单药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为11.2个月,堪称“双靶点”组合治疗可以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延长一半,帮助患者将疾病进展的风险降低 45%。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办公室主任、研究护士组长甘斌介绍,2015年以来,组内仍有不少患者,一直沿用原有的联合方案。这些因癌症存活了五年的患者已经能够存活下来。被视为“靶向控制的慢性病患者”。
据了解,与中国研究类似的日本研究NEJ026的III期研究得出了一致的结果:贝伐单抗联合厄洛替尼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6.9个月,厄洛替尼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单药治疗为 13.3 个月。
“扁平直立”晚期肺癌治疗
事实上,ARTEMIS-CTONG 1509研究引起全球关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2019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上,该研究被选为会议口头报告,周青教授发布了关于临床数据特征和转化结果的研究。 “中国红”很抢眼;研究成果写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20年版),真正改变了肺癌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
上一篇:科学家利用超声远程触发免疫细胞攻击肿瘤,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