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护短,意思是自讳过失。谁都有短处,谁都有自己想要保护的亲人、朋友的缺点与不足,但是,为了保护这种短处,就不允许他人对此进行批评、指责,甚至不许别人说出这种短处,就是一种不理性的思维了。
4月27日,国家卫健委回应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医生张煜发文揭露“肿瘤治疗黑幕”称:经过组织国家癌症中心、国内相关领域权威专家进行专家和同行评议,认为相关医生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的原则基本符合规范。
针对国家卫健委的回应,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并提出疑质,直指国家卫健委对自己管理的医疗卫生行业有护短之嫌,5月5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医生张煜再次通过知乎发表文章,称希望卫健委给予机会让其和专家团就陆巍医生事件进行公开辩论,一是为了将此事解释清楚,给患者及民众“一个交代”;二是向民众科普肿瘤治疗的相关知识,了解肿瘤治疗中的诊治原则。
距离“肿瘤治疗人财两空,很多源于医生肆意妄为”的公开爆料,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此时再度发声,希望公开辩论,显然是对卫健委“治疗原则基本符合规范”的初步结论不满,希望当事医生可以被惩处,更期待肿瘤治疗领域的乱象可以得到彻底整治。那么,卫健委及专家团为何不能与张煜进行公开辩论?
此事之所以有极高的社会关注度,不仅因为“人财两空”的确在肿瘤治疗中十分常见——并非是由主观错误造成,更因为爆料者张煜的身份特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医生。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近450万人,每名病人都花费不菲,他们的治疗是否规范有效,显然具有相当的讨论意义。当专业领域遭遇专业人士的质疑,公众当然期待权威的回应,澄清误解,达成共识,从而使人民的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及对治疗行为更有安全感和信任感。这对于医患双方更好地合作、缓解医患矛盾都十分必要。因此,公开辩论既有利于回应各方关切,也是一次难得的医疗科普机会。
在癌症治疗的过程中,个别医生出于个人私利而非病患需要,不遵循医疗指南上的要求,给患者提供了超适应症或超指南的治疗,导致部分患者人财两空。是张煜医生反映的主要问题所在。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马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不规范治疗是现在肿瘤治疗普遍存在的问题。
《中南药学》在2020年第8期刊登了一篇名为《174例肺癌患者抗肿瘤药物应用评价分析》的论文。论文中引用的数据显示,陕西省某医院2019年收治的174位原发性肺癌患者病例中,有146份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方案不合理,占比高达83.9%。其中, 44 份(25.3%)病例抗肿瘤治疗方案选择不适宜,如顺铂、卡铂、依托泊苷在一个周期中给药天数长达 5 天,不符合标准治疗方案,应用奈达铂替代顺铂用于小细胞肺癌治疗等情况。
有专家表示,很多指南和标准更新速度缓慢,已经不太能够跟上医学发展的速度,而病患的个体差异也让治疗方法应当多样化。此言不假,无论是中医的辨证施治,还是西医的对症治疗,都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绝不能死板教条。不过,从医学伦理和专业角度而言,哪怕是出于善意的自由裁量权,也不应没有界限,否则与肆意妄为就没了区别。有专业人士就表示,超适应症治疗也有底线,譬如国外已经批准,只是国内还没批;哪里都没有批,但该药品的大型临床三期已经结束,效果理想,正在等待获批上市。其潜台词非常明显:哪怕是出于“救命等不及”的考量,也至少应有合理的科学依据,而不能大胆到随心所欲的地步。可见,创新治疗手段的边界在何处,是否有独立的专业机构监管,比具体医生有无拿回扣更值得关注。
在监管上,国家卫健委是否应该向国家环保部学习,对自己管理的行业加强严管,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医疗机构进行查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卫健委牵头成立部际间联合工作组及中纪委、中组部的相关领导参加,是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卫生医疗部门开展的医疗督察,严惩卫生医疗行业害群之马。
人们惧怕患者成为医生牟利的工具,同时也担心过于教条会导致一些医生畏手畏脚,无法让患者在创新治疗中受益。有罪推定会成为医患纠纷的导火索,无限制地信任也容易滋生乱象。对此,《中国经济周刊》发文,在《深度调查 | 肿瘤治疗到底有没有黑幕?医生张煜要与卫健委专家团公开辩论》提出五问。其实,这不仅仅是媒体针对国家卫健委的回应提出质疑,更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当然,广大人民群众更希望国家卫健委专家团队能在电视上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医生张煜进行公开辩论,从而对肿瘤治疗领域进行科学地规范。
上一篇:肿瘤治疗到底有无“黑幕”,公开辩论不妨一试
下一篇:没有了